人工智能也不行,互联网也没什么意思

在 Flowgpt 上看到了大量的「生成吸引人的博客文章」之类的 prompt。这一天终于来了,每个写博客的人都得重新质疑自己写作的意义。我一年没写任何技术博客,一方面是刚进入 AWS 世界给我的冲击太强。现在看来以后也不用写。

我感到这件事,和中国古代从春秋进入战国,或者西方从城邦时代进入之后的什么时代,带给人的冲击其实是类似的。面对 AI,就犹如那时面对一个比过去广大的多的世界,普通人要变得出类拔萃忽然很难。看起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诉诸老庄——告诉自己「我写博客只是为了我自己哦」;要么就是做李如一,「写出别处没有的文字」,至少是要写出 chatgpt 生成不了的文字。在这之间,还有什么选择呢。

当然在目前这个节骨眼上,回归书本还是很有意义的。王汉洋惊讶于在互联网上竟然找不到一个日本战后一篇对社会很重要的关键性论文;我自己和 AI 的合作中也经常遇到。AI 不但会对它没见过的书籍胡言乱语,就连谷歌能轻易搜到 PDF 的文章,AI 到目前也没消化,问他他也只会望「名」生义一番。

我不确定大多数人对这件事怎么看:互联网看似广大的内容实则十分贫瘠。不要说其中大多数知识都来源于书本,或是对书本的二次、三次咀嚼吐出的所谓「干货」,从绝对量上来讲就远远不及。因为有无数书本,根本就没有被录入网上过。

我身边人沉迷小红书,小红书上的人看似形形色色,还有算法能自动匹配,但其实,网上的人都差不多。譬如几乎每个知识分子都自认为是马克斯韦伯的粉丝,但小红书上没有这种人。也没有汪丁丁的粉丝,或者刘易斯芒福德的粉丝。

这就是为什么彭磊、仁科、余华、刘擎这些人让大家觉得有意思。因为他们不互联网。网上的人其实没什么意思。